一、建筑觀念
過去幾十年中國城市地產經歷了一場巨大的膨脹,建立在資本和市場基礎上的房地產也以極快的速度整合、拼湊、消化、“研發”出數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形式——歐式!將“歐式”拆開來大致可以包含法式、美式、托斯卡納、北歐風等等各種各樣的表皮建筑(語境地域明確為“中國”)。請不要把這類建筑放進任何一種建筑史劃分的時代中去,他不存在于以往的任何階段。他是火柴盒子+各種帖飾的一種“雜交”體態。
在城市化過程中,資本依托房地行業首先在城市開發出各種各樣的商品房別墅。這都是以磚混、框架、剪力墻為結構體系為主進行的外表皮設計附形所造就獨具中國特色的別墅實體。另一種說法稱這種時代產品為“簡歐”(簡歐只有在中國才有這個概念,在任何其他的國家都不存在),在建筑體系里以歐式裝飾符號為標識,如果要改變在簡歐體系中細分風格的歸屬只要對外墻裝飾構件進行置換即可得到想要的結果。這是一種資本逐利追求快周期性,設計部門逐利以適應資本逐利的情況下對異域文化所產生的建筑形式進行粗鄙、膚淺的擬態所得的必然結果。
農民勞動力進城成了城市化過程中的主要勞動力大軍。城市化進行的數十年,這批巨大的人力大軍也參與并目睹了整個進程。所能看到甚至直接參與建造的別墅實體即為以上研發出來的各種落地案例。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一種潛意識里的標準建造樣板。于是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有能力回鄉建房的時候,在腦中出現的第一種建造形象就是在城里所看到的房子。在數十年中已經成為了鄉村建筑房主體的一個固有建筑觀念。
二、材料、構件體系在鄉村得到了較快系的發展,降低了建造難度并加開了建造速度
以磚混與框架為主的結構形式基本決定了農村建筑的骨架。這是一種正交體系,橫平豎直。所以在缺乏系統認識和設計審美的農村就自然而然出現了火柴盒,而且是最簡單的火柴盒子。但是又想做一定的裝飾,只能在表面做相關的掛飾與貼飾。
所有的這些歐式構件在材料上都已經進行了置換。在農村自建房大背景下能有財力維持外掛石材已經是建房大軍中的翹楚,更不用說整體石構從而體現建筑本身的厚重與質感。這些構件多半已經變成了混凝土澆筑或者以耐堿性纖維為增強材料、水泥砂漿為基體材料的纖維混凝土復合材料簡稱GRC進行填充。另一種即為EPS線條(內置塑料泡沫填充)。相對于預制混凝土制品,EPS與GRC的主要優點是重量減輕,這將降低板材在運輸、裝卸和安裝過程的造價,GRC板值得注意的其它優點是它的耐久性、抗化學性、非燃燒性和良好的隔聲隔熱性其中GRC材料制作以在工廠制作完畢到現場進行安裝,混凝土澆筑相關構件的的做法多半是從供應商處租賃模板在現場進行澆筑。